火星探测简史 | 先发未能制人,苏联探火为何成果寥寥
尤其是,近20年国际火星探测进入新的高潮阶段,更多的国家参与到了火星探测队伍中来。因此,我们以火星探测历史为线索,推出“火星探测简史”系列文章,让大家更好的认识和了解火星。
本文介绍的是苏联在20世纪60-70年代火星探测的历史。
当时,地外生命学家也将注意力投向更远的地方——金星和火星,对火星的探测几乎和金星同步进行。
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,金星和火星距地球较近,比较容易探测;不仅如此,它们还都位于太阳系的宜居带中,可以说是最有可能存在液态水的两颗行星。
相较于金星上浓厚的硫酸云、92倍的大气压、约450℃的高温以及比一年还要长的一天,火星似乎更具“亲和力”,它拥有与地球相近的自转周期和自转轴倾角、约-40℃的表面平均温度和稀薄的大气层,被人们称为“地球姊妹星”。
如果让科学家们在太阳系中选择最有可能存在地外生命的行星,火星肯定得票数最高。
由于地球和火星运行轨道、火星年的差异,火星距离地球的距离是变化的。
一个地球年是365天,而一个火星年是687天;火星轨道是偏心率为0.09的椭圆,地球轨道则接近正圆。
地球和火星之间的距离在时刻复杂变化,最远在太阳两侧面面相对时可远至4亿千米,最近时也会超过5000万千米。
显然,发射火星探测器最经济有效的想办法是选在火星靠近地球时。这就是发射“窗口”,一般每隔780天即26个月才能和火星最接近,这个时间又叫做会合周期,也称火星“冲”或“大冲”。
火箭的发射条件会由于总装调试进程、火箭状态和天气等原因推迟,因而各国也并不需要严格遵循26个月的间隔。
1962年11月1日,苏联又发射了火星1号探测器。它虽然达到了第二宇宙速度,但在中途校正过程中出了问题,未能同火星相会。它与火星的最近距离是193000千米。
后来,苏联相继发射了火星2号和火星3号探测器,1971年5月19日,苏联发射火星2号。1971年5月28日,火星3号也发射成功。
1971年11月27日,历经192天的旅程后,火星2号抵达火星。火星2号轨道器成功进入了火星轨道,但在释放火星2号和火星3号的轨道器还是取得了不少观测结果,对火星大气、温度、磁场、质量分布都进行了勘测。相关的成果很快以论文形式发表。
这两个探测器取得了不少第一:火星2号是第一个到达火星的人造物体,只不过它是硬着陆,最终免不了粉身碎骨;火星3号是第一个实现火星软着陆的人造物,它还拍摄了第一张火星表面照片;首次对火星卫星进行探测。
由于火星3号软着陆后就失联了,拍摄的照片也不佳,因此当时未能引起西方足够的重视。
火星3号拍摄的第一张火星照片
2007年,美国火星勘测轨道器(MRO)还拍摄到火星3号的残骸,这也是火星探测的佳话。
火星6号探测器
作者简介:李成智,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
《科技导报》创刊于1980年,中国科协学术会刊,主要刊登科学前沿和技术热点领域突破性的成果报道、权威性的科学评论、引领性的高端综述,发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、完善科技管理、优化科研环境、培育科学文化、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决策咨询建议。常设栏目有院士卷首语、智库观点、科技评论、热点专题、综述、论文、学术聚焦、科学人文等。
《科技导报》微信公众平台创建于2014年,主要刊登《科技导报》期刊内容要点,报道热点科技问题、科技事件、科学人物,打造与纸刊紧密联系又特色鲜明的新媒体平台。科技导报公众号聚集了数万名专心学术的未来之星和学术大咖,添加编辑微信,让优秀的你有机会与志趣相同的人相遇。